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企业教育委员会    学术科研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创建时间:2022-11-02 18: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百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与内涵的成熟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我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一、历程与成就

  (一)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事业的起步与探索阶段

  1.萌芽——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人教育工作

  成人教育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通过教育向工农群众传播马列主义真理,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曾深入工人农民举办夜校和工人补习学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随着工农运动的开展,以革命为核心内容的工农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比如,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湖南自修大学,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江西安源煤矿开办的工人夜校。1924年冬,毛泽东亲自到韶山地区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学校。这些成人学校,开创了工农大众"革命化""知识化"的道路,谱写了成人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人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党的干部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为此,党中央确立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政策。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各种脱产的干部学校得到迅速发展:有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中央研究院,有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有培养高中级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人才的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还有培养地方行政干部的陕北公学、行政学院,等等,这些院校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我党不仅注重工农教育,在工人中开办政治学校、业余技术补习学校和识字班,还在农村发展出了民校、识字班等多种形式,在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对成人教育所采取的正确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工人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人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掀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成人教育也伴随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事业的重建而迅速发展。如何使在职人员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成为当时我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文化补习为主的干部教育和群众扫盲,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成人教育首先担负着提高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1950年9月,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将工农教育提到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同一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各地相继迅速兴办起了一批工农速成中学和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以面授、函授、广播等方式进行教学,开展文化补习和技术补习,利用周日或夜晚时间,主要采取不脱产的学习形式,让工农群众在业余时间接受教育。此时,函授、脱产等成人教育学习形式已具雏形,内容不断拓展,逐渐出现了跨工种、跨行业、跨专业的学习。

  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另一项重点便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扫盲工作。在农村开展的成人教育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目标,重在提高广大农民干部群众的读写算能力。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的按语中说:"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儿童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短短7年时间,广大农村地区就掀起了三次扫盲运动的高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结合农村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任务形式、内容和方法等,为巩固和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提供了保证。各地农村采取冬学、识字小组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部分基础较好的农村还成立了农民业余学校,将季节性的业余学习逐步转变为常年性的业余学习,成人教育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发展出了业余这种学习形式。

  3.奋起——改革开放后成人教育的蓬勃生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国家教委分别于1986年召开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1992年召开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于1987年6月批转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提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确定岗位培训、成人基础教育、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政策上明确了"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此后密集出台的多项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为成人教育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活跃,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深入,大量文盲得以扫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纷纷建立、青年职工的"双补"和干部教育稳步发展、停办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夜大、业余)得以恢复,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等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成人教育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序发展。2001年基本扫除全国青壮年文盲,如期实现了1994年提出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青壮年文盲人口由1990年的6 171万减少到2000年的2200万,青壮年文盲率由10.38%下降到4.8%,成人文盲率由22.22%下降到9.08%,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这一时期,覆盖县乡村的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初步形成。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1991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开展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同时,还实施了"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等。农村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在振兴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支援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领域两大体系建设成效初显。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科学与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国家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这次讲话为恢复成人教育扫清了思想障碍,为成人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2月8日首次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正式向全国播出电视课程,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主讲第一堂课,由此揭开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篇章。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规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等。随后,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多层次、多途径办学的探索,先后开办了成人专科教育、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注册视听生、中专教育和电视师范教育等,重点面向农村和基层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探索,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还先后发展了录音录像、光盘、多媒体网络等新型教育技术手段。

  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教育工作时指出:"为了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应该拟定一个办法,规定凡是自学有成绩,经过考试合格者,要发给证书,照样使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开始建立。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试点,同年,还举行了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建立。1988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自学考试的定位,此后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了考务考籍、命题工作、实践性环节考核、社会助学、专业目录与基本规范等各环节。这些规章制度的配套实施,加强了自学考试的规范管理,保证了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范与发展并存。1995年《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1999年1月13 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普通高校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四所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后,又批准了68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基于网络条件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正式开启。高校以网络教育形式办学开始兴起,成人教育开启了发展的新局面。

  至此,由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成人高校举办的业余和脱产、广播电视大学和部分试点高校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学习形式并存的我国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其后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一方面,通过积极鼓励高校自主举办和审批权下沉,促进函授、夜大学教育蓬勃发展。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鼓励高校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以函授、夜大学方式举办本专科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学校自主举办函授、夜大学本专科教育,专科学校可以自主举办函授、夜大学专科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标准,发布准入和评估标准等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1993年以来,国家教委持续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暂行规程》《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夜大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投入和管理等职责。

  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开展扫盲教育、岗位培训、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调整各类成人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等都被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成人教育继续坚持开展扫盲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坚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还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立自学考试制度,满足全国各地所有学习者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不断从中国国情出发,与时代需求不断结合,彰显出持续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二)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事业全面推进阶段

  1.跨入21世纪后呈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才供求关系开始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成人教育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逐步完成了由"学历补偿"向"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转变过程,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业余及由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举办的脱产等传统成人教育形式,还是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举办的远程教育,以及我国独创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都更多地承担着为有限的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提供补充的责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已不再稀缺,继续教育"学历补偿"功能越来越弱化。其间,国家逐步出台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提出,"依法治教,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些措施为规范办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育素质提供了保障。

  提出了内涵更丰富、范围更明确的"继续教育"概念,更加关注和倡导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从"业余"体现时间,到"工农"体现人员,再到"成人"人群对象不断扩展,"继续教育"体现出第一次走出校门后还要不断地、一生接受教育和开展学习,人们对终身学习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首次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内涵,即"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概念在原成人教育概念基础上,拓展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等诸多内容。《纲要》还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2015年,《教育法》修订,进一步明确"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至此发展继续教育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十八大以来的改革与转型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继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改革转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成为新时期的发展主线。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相继强调要拓宽和畅通终身学习通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极为重视,多次为此做出重要批示。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与外国专家座谈会时,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2012年,教育部成立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协调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宏观管理社区教育、职工教育、社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指导并管理成人教育、网络和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学历继续教育。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同年12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部署,教育部相继批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地方开放大学,形成了开放大学"1+5"的办学格局。2016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这是规范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的首份文件,标志着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引导高等继续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将增强学习本领、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大国上升为党的重要意志和任务。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提出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等;还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等要求。

  2019年12月,《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后,针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办学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确定招生规模、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等18条具体要求和措施。2020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创建"四个平台"。

  二、主要经验与展望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100年,也是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只有100多人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到涵盖成人函授、业余、脱产、网络教育、开放大学和自学考试六大学习形式,年招生规模700余万的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从以地面为纸、以石块为笔的教学条件到依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庞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上的彻底解放作为崇高的社会责任,始终把教育工作与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始终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需要,也均把继续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时代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党的历代领导人非常重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事业,对不同时期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判断和重要指示。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坚定基石和根本保障。

  (二)不断与时代需要和发展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发展、形式多样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事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不同学习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创造、推广,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学考试是中国的创举,为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完成扫盲、学历补偿等历史使命后,继续教育定位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高移,资源开发、实施主体逐渐都聚焦于大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用最低的成本培养人才。随着时代推移,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由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各级开放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工教育培训、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庞大办学体系,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培养培训体系,成为我国教育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为提高全民接受教育年限、提升劳动年龄人口接受教育程度,为推动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快速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落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落实好党中央"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部署,锚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0年增加到11.30年""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畅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新要求,把握好《职业教育法》修订从国家立法层面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新契机,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承担重要责任,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突破口、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教育改革创新的桥头堡和试验田。

  在新时代用好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法宝和不断与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不竭动力,从统一继续教育基本标准同时兼顾成人学习特点破题,构建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并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定位, 制定统一要求,健全标准体系,提升培养质量。系统设计,整体改革推动继续教育规范办学,健康发展。畅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畅通面向人人的教育和培训渠道,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6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谢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2021(16):5-1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

投诉渠道

 

联系邮箱:

name@example.com

联系电话:

4001238888